網頁

2014年3月23日

植物導賞行:賞杜鵑 (馬鞍山山頂)

2014年3月23日
馬鞍山賞杜鵑

(華麗杜鵑  )
華麗杜鵑 Rhododendron farrerae Tate



早上九時,約了三位老友在馬鐵烏溪沙站集合,為保留體力,乘的士上“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以此為起點。

(Location A) 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往燒烤場左邊的“家樂徑”登山 。上到徑頂的亭,再沿著泥石路向山上走。
(Location B) 很快登上山頭,可遠吐露港,盡灠腳下馬鞍山屋苑。


這是“吊手岩”尾部凸出的部份,崖邊草叢不要亂踏,因為它的下方是垂直的山崖。

吐露港
紅杜鵑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華麗杜鵑 Rhododendron farrerae Tate
在“吊手岩”一帶,可看見一些剛開花的鮮紅色的“紅杜鵑”和粉紫色的“華麗杜鵑”。

(Location C) 需靠前人留下的繩索,攀爬上“吊手岩”頂峰。



朋人在“吊手岩”攝影留念

南華杜鵑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
在“吊手岩”頂附近,見到一些未開花的“南華杜鵑”。想信要四月中或尾才有機會看到開花。



山坡上的羊角杜鵑
羊角杜鵑 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 f.


由“吊手岩”前往“牛押山”途中找到樹高約十呎的“羊角杜鵑”,微帶粉紫色的白花長滿了樹冠,花形比路邊常見的杜鵑為大,較容易發現的品種。


(Location D) “牛押山”及“馬鞍山”兩旁風光如畫。



在“牛押山”,已發覺杜鵑數目漸多,多是“華麗杜鵑”和含著花雷的“紅杜鵑”。


“馬鞍山”的馬鞍
(Location E) 在“馬鞍山”的馬鞍遠眺吐露港。









整個“馬鞍山”的馬鞍長滿“華麗杜鵑”。

(Location F) 在“馬鞍山”回望“牛押山”,風景依引人民。





羊角杜鵑 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 f.

十幾呎高的“羊角杜鵑”



(Location G) 山谷的樹繁茂生長,葉色多變,景色引人。

越過“馬鞍山”頂後,找落山路。前路二分,最後大家決定走那條艱險而較短的,往大水坑方向走。



“馬騮頭”石



下山時,沿路碎石,需小心腳步。

(Location H) 近山腳地方,有個大山谷。



最後,跑到山下,沿馬路返回起點。世界真細,迎面遇到相識朋友,拍照留念。


我也在山上自拍了一張相。
































2014年3月17日

植物導賞行:馬屎洲植物

2014年3月16日馬屎洲半天遊


下午2:00乘車到達大埔三門仔。


一眾朋友下車步行,向着三門仔新村前往。


穿過三門仔漁民新村。

忍冬科:忍冬(金銀花) Lonicera japonica
第一眼看到是長在民居圍網上的金銀花。金銀花除了未開花的花蕾可入藥外,它的藤也可入藥,中藥名叫“忍冬藤”,功用與金銀花一樣,可消痰殺菌,藥效卻比花蕾低。


經過一所棄置舊村校。


開始行上小斜坡,走進我最喜歡的綠色世界。

蝶形花科:白花油麻藤(禾雀花) Mucuna birdwoodiana

太令人興奮,見到樹幹上掛滿一串串白中帶微青色的花,這是“白花油麻藤”的花呢!由於花形似雀鳥的咀,國內人又稱它為“禾雀花”。它是在三、四月開花,我在之前只在西貢及馬鞍山見過兩次。有些國內旅遊團也會以觀賞“禾雀花”為推鎖景點。

桑科:粗葉榕(五指毛桃)Ficus hirta

這棵“五指毛桃”的葉子多數是五隻手指,真少見,平時見到的有三指或一指的。

薔薇科:石斑木(車輪梅)Rhaphiolepis indica

最初認識這植物是叫“車輪梅”,不知何時改叫了石斑木?似梅花多D?還是似石斑多D?

檀香科:寄生藤 Dendrotrophe frutescens

芸香科:光葉花椒(兩面針)Zanthoxylum nitidum

紫金牛科:酸藤子(酸藤果)Embelia laeta
酸藤果
曾有一兩次在山上缺水,都是靠這些酸藤果為我止渴,感激!感激!

這刻,摘了一手酸藤果放在袋裏,沿途品嘗。


大戟科:油甘子(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止渴高手,更不能不提“油甘子”的果實呢!


旋花科:菟絲子 Cuscuta chinensis
冇葉只有莖的青綠攀藤,是寄生植物“菟絲子”,它是靠根插入其他植物的莖內,吸取營養的。

大戟科:黑面神 (鬼畫符)Breynia fruticosa

“黑面神”外用於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痕癢,煎水外洗。



鼠李科:多花勾兒茶 Berchemia floribunda 

冬青科:梅葉冬青(點稱星Ilex asprella
中大研製的“三冬茶”其中一味冬青,藥用部份是用根,藥名稱為“崗梅根”。

野牡丹科: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野牡丹”以前只在郊野見到,但現在的園藝師會把它們栽種在公園園圃中,可能它長有又大又靚的粉紅大花啦!

大戟科:艾膠算盤子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菝契科:菝契(金剛藤) Smilax china
同路上的遊人叫問著這是什麼植物,我口多回應了:“金剛藤!”,更指出它有個表親大家很熟識,就是“土伏苓”。話未說完已有草叢找到掛著果實的“土伏苓”,當然也襯這記會介紹給那幾位遊人認啦!



走上小山丘,兩旁都是山墓,但路邊長滿了我熟識的本土植物。滿山長滿了以下的小白花植物,似曾相識。

蝶形花科:兩廣黃檀 Dalbergia benthamii 

兩廣黃檀是我在今次行程初相識,它有蝶形花,應是豆科植物,回家很快就把它認出來了。

“弓果藤”羽毛狀的種子
蘿藦科:弓果藤 Toxocarpus wightianus

上次,上馬鞍山見到地上有兩絲羽絨狀的東西,還以為是雀鳥的幼羽,小心看後,羽毛附著一顆小種子。原來是“弓果藤”的種子。


五加科:鴨腳木 Schefflera heptaphylla

科: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初春,植物的幼葉,形態總是難辨別。


走下山丘,到了海灘,遇到一些“抗力”強的植物。以下三種植物,多在沙灘常見。

馬鞭草科:苦朗樹 Clerodendrum inerme

白花丹科:補血草 Limonium sinense

露兜樹科:露兜樹(林投)Pandanus tectorius
兜樹又叫假菠蘿,台灣人叫“林投”,它的果實成熟時是鮮橙色,是可以食的。有人問我吃過未?我當然吃過!但味道青澀難吃,可能還未熟透?


其實有很植物十分吸引我,可惜,我要跟大隊,未能來得切把它們拍攝下來。